今天(7月2日)上午,我在北京受邀参加了华谊兄弟与漫动时空等联合出品动画电影《摇滚藏獒》的媒体点映会。能够比公映时间提前一星期观影,自然是一个颇具荣誉感的事。更何况该电影的漫画原创作者郑钧一直是我本人唱轻摇滚的标杆人物,所以我更感亲切。我本人的歌唱嗓音跟郑钧、刀郎有很大相似,所以我对郑钧的很多经典歌曲都耳熟能详,但与大多数人喜欢《赤裸裸》、《灰姑娘》不同的是,我更喜欢唱《怒放》(并且很多人说我唱得不错,不信咱可以试试),我认为这首歌的音色更代表了郑钧的轻摇滚经典风格,并且歌词更能代表郑钧当年顶峰时期意气风发的意境。
可以不吝赞美地说,《摇滚藏獒》是一部足以与《功夫熊猫》比肩的高水准动画电影。后者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动画电影。本片足以值得家长和孩子进行合家欢式的观影,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凡是因我推荐而去观影的朋友,如果看完感觉上当了,我甚至可以先行赔付。
熟悉我的文风的朋友都知道我一贯的麻辣犀利风格,这次既然能对本片如此推崇,自然有足够的理由支撑。这里,并不因为追捧郑钧,而是因为喜欢这部电影。
我们知道,每年的暑期档,正是叛逆的青少年与父母“斗智斗勇”的黄金时段。,而父母则喜欢一如既往地监护孩子于羽翼之下。十来岁的青春少年,刚刚中考或高考结束,摩拳擦掌急切希望趁着假期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究竟有多么大,而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监护本能和过往惯例,往往会谨慎而又善意地进行阻拦。双方貌似水火矛盾,却又彼此爱意融融。到底是谁错了呢?其实谁都没错。动画电影《摇滚藏獒》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家庭语境下与观众见面的。
《摇滚藏獒》的漫画版是郑钧2009年创作的,被制片人王晓梅接手后,联手郑钧和好莱坞《玩具总动员2》的导演艾仕·布兰侬等一众大腕,历经6年精心锤炼打磨,投资6000万美金,终于在2016年暑期档的7月8号与观众见面。正如我前面分析,在暑期档这样的特殊时间节点,本片刚好圆润满足了孩子与父母的共同参与感。同一部电影,孩子有孩子的乐趣,家长有家长的内涵。孩子看到的是相信自己勇于迈进自我挑战的勇气,而家长看到的是护犊情深敢于放手融入社会的担当。这样一种同时实现孩子与家长双丰收的影片,从近几年来看,市面上并不多。哪怕仅就这个社会价值,也比《大圣归来》、《魔兽》之类立意要高。
影片开篇的雪山红白建筑风格,很容易帮我们定位到这是发生在西藏的故事。剧中的男一号——小藏獒名叫“波弟”(这个名字耐人寻味,刚好与“波妹”对应,让人浮想联翩),从小酷爱音乐,不甘平庸。而他的父亲——老藏獒却是一只忠于职守的护羊犬,在护羊犬数量不多的情况下,一方面让自己的儿子波弟子承父业坚守岗位,而另一方面也让羊群通过穿戴藏獒身形的盔甲来虚张声势吓唬外面垂涎觊觎的狼群,这种“稻草人”式的创举,彰显了基层工作人员在实战中摸爬滚打的实操智慧,与现实社会中所倡导的“大国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然而,老藏獒终究趋于保守,面对波弟痴迷摇滚的“不务正业”,他给与了大多数家长惯用的封堵式劝诫——“孩子,你成不了音乐家的,你的职责是看门。”(平心而论,这种当头一棒的劝诫方式是中国式家长的惯用毒舌招数,客观说这种话真的够损的,它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看不起人那么简单,深层上还有通过一句狠话让孩子彻底断了念想的疗效。这与西方国家一贯倡导的鼓励式教育显得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只不过是因为毕竟有亲情做铺垫和保证,才使得大家早已见怪不怪了,好像中国社会早已经习惯这样了。)
但波弟内心却有“一团火”一直隐忍待发,却又无从释放。终于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波弟从天上掉下来的收音机上了解到了著名摇滚猫王安哥士的成名之路,由此强化了他必须要走出去的坚定决心。于是,“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一曲《蓝莲花》护送波弟踏上了去大城市重庆的摇滚公园闯荡的征程……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华语版中,这一对藏獒父子的配音恰恰是郭德纲、郭麒麟父子。戏里戏外都是父子,亲情骤然爆棚。再加上郭德纲独特的相声语言痕迹,使得整个台词的包袱感十足。这无疑也是本片区别于其他电影和动画片的一大亮点。并且郭德纲配音的这个老藏獒,长相颇似《熊出没》的熊二,让人忍俊不禁。
在剧情方面,本片尽管也是狼与羊的故事,但却比《喜羊羊与灰太狼》立意深刻甚至是高几个数量级。但本片毕竟还没有上映,所以我不能剧透太多。前面的内容貌似剧透,但因为还没触及最精彩的摇滚猫王桥段,所以还算不上是剧透。
说到本片的摇滚猫王安哥士,我个人认为他才是真正的最佳男配角,跟他比老藏獒郭德纲还不够格。
在我看来,摇滚猫王安哥士其实就是动画版的郑钧本人,不知是不是巧合,创作者把摇滚猫王安哥士的身材画得干瘦,连身材跟郑钧都很像,但他的配音并不是郑钧。不过郑钧也在本片中参与了另一个重要角色的配音,大家看了就知道。
一个功成名就却又为名所累的歌星,一个江郎即将才尽却要继续“端着身架”的明星,可以不客气说,本片中摇滚猫王安哥士的表现是郑钧勇于自我反思的直观映射,仅冲这种自我解剖的精神就足以难能可贵,比其他很多继续“端着”的过气或即将过气的明星要深邃得多。
从表面来看,摇滚猫王安哥士住着豪华庄园式超级别墅(让人不自觉想起了迈克尔·杰克逊),拥有像“春运”一样多的粉丝数量,却在家里憋不出任何有灵感的歌曲。被经纪公司三天两头电话恶语催促,已经沦落到了《熊出没》中光头强的境地。
但他在外人面前又要继续装,继续“端着”,所以他很累。他窃取了别人作品时连机器人都对他看不起,而他想答谢却又不敢勇于承认剽窃。他本善良,但他的小聪明却又在人性矛盾中徘徊和煎熬。这充分揭露了当今社会明星的生存压力现状。在这一点上,冯小刚20年前的成名电影《甲方乙方》里的人物“唐丽君”就是典型写照,由此可见国家无论怎么发达、科技无论怎么进步,娱乐圈的人性还是有着相当顽固的劣根性。而非常巧合的是,在20年后的今天,冯小刚恰恰在本片中客串了一个藏牦牛角色的配音,这个角色颇有人物背景交代和起承转合的功效,与他当年客串刘德华版电影《童梦奇缘》显得异曲同工、相得益彰。
可以直观地说,波弟就是20年前年轻时的郑钧,而猫王就是20年后现在的郑钧。猫王在收音机中分享成功之路,对波弟形成了直接励志标杆,而波弟费尽千辛万苦去追寻,到头来竟然看到了猫王的不堪与无奈。在屌丝励志与明星反思之间,我们看到了一个黑色幽默的跷跷板两头。20年在那头,20年在这头。
请大家注意一个关键细节,本片的主题歌为什么叫《热爱》?并且还是由郑钧来演唱?在郑钧全程参与电影创作这样的表象化理由背后,我嗅到了意味深长的自我剖析。波弟正是基于对音乐的“热爱”,才会有追随猫王的勇气和在垃圾桶中写歌的灵感。在“热爱”面前,其他的艰难困苦、电闪雷鸣和披荆斩棘都可以忽略不计,表现出了一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而猫王一旦功成名就,为名所累,便马上偏离了真正的“热爱”,而变得疲于应酬或应付交差,还要身不由己地“端着身架”,于是便马上灵感枯竭。——这才是郑钧想给大家用真心传递出的“热爱”真谛。而电影画面中的“雪山”作为波弟的家乡,好像是因思乡之情才产生的热爱,但只能算作是表象意义的载体而已。毕竟郑钧本人对西藏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那里是他成名的地方——他二十五六岁的时候,一曲《回到拉萨》让大家认识了他。但转眼今天他已年近五旬,他的心境早已有了质的飞越,个中心酸甘苦自知。
最后还要强调一下本剧的幽默感。尽管是动画片,但其幽默感却丝毫不亚于真人电影。足以和《功夫熊猫》的幽默感媲美,全程笑点设置圆润精妙,关键环节很有成龙早起电影的幽默风格。要远远胜过《捉妖记》和《泰囧》这样的浅薄设计,更甩出纯粹恐怖吓人的《魔兽》好几条街。
比如本片的树丛迷宫桥段,颇似成龙电影《十二生肖》的经典;本片中波弟在逃跑中动用各种物件阻拦狼群的追赶,颇似美国电影《小鬼当家》;而影片末尾狼群被波弟打得在空中乱飞,又让我们想起了周星驰电影《功夫》。这种以动画片桥段向经典真人电影致敬的方式,很容易让观者快速融入、感同身受。
不多说了,更多精彩,谁看谁知道。最后一句话结束本文:动画电影《摇滚藏獒》,是一部看了感觉很值且还想重温一遍的难得佳作。
张会亭2016/7/2
作者:张会亭 津楚四方文化智库影视评论员、著名财经主持人
..